就在前两天,“为爱冲锋的勇士”这一词条登上了各平台热搜榜。
一般来说,“勇士”指代的是一系列在互联网上流传的视频片段中拍摄到的、孤身前往妻子所在的山东服装学院并与他人发生纠纷的陈姓男子;
而说“为爱冲锋”,是因为从目前流传的信息来看,他此行的原因是发现刚刚结婚三个月的妻子王某在学校中与其他男性发生了不恰当的交往行为。
不管在哪个年代,“千里奔袭抓小三”的桥段都会牢牢地抓住看客的眼球。在这些流传出的视频中,你能看到这位身着双色毛衣、脚踩拖鞋、戴着眼镜的男人两次徒手翻越学校的铁丝网,在道路上大喊大叫(被认为是在喊“小三”的名字)。
在另外两则片段中,你还能看到他在校园中与5名不明身份的男学生扭打在一起,在保安的竭力阻拦下才被分开,被认为是“一个打五个”;
以及他戴着口罩,赤着双脚在石板路上狂奔,几名公安同志在他后面死死追赶,最终把他按在了地上。
他表情严峻,行为失控,看上去正处于一种愤怒与悲伤并存的心境中——看到他回眸一望的神情,你很难不与他产生共情。
而共情,就是浪漫化的开始。你看,许多画师开始为他创作各种绘画作品。
有人把他在视频中的身姿漫画化,看上去又平添了几分悲壮;
有人艺术化了他“1v5”的场景,尽显动感;
有人把他放在旁观者的镜头下,凸显出窃窃私语的“恶”。
更多的意象则是关于奔跑的。
人们把他赤脚狂奔的场景艺术化,扬起的烟尘也变成了粉色;
还有人将他比作《海贼王》里的赛尼奥尔·皮克,称赞他在感情中的付出。
在另外一边,游戏玩家们也基于这个故事创作了各种作品。
刚刚发售的《战神5》中的一个画面被认为与他奔跑的姿态非常吻合;
而上次在安倍遇刺事件中就有高光表现的《地下城与勇士》玩家立马给出了一套陈先生形象的Cosplay,可以说相当传神;
最精致的创作可能来自《魔兽世界》玩家——他幻化成陈先生的装束,以暴风城为背景拍摄了一组情景照片,生动形象,惹人落泪。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自然,这样高话题度的事件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一面倒地支持男方、谴责女方的声音和为女方开脱的声音展开了一场全新的骂战;而随着碰撞的升级,两方的观点和言论变得越来越极端,就像每一个与性别有关的议题一模一样。
随着各种来历不明的“事件后续”和足足有3个版本的“女方回应”出现在信息的洪流中,事件本身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好快的写
在这个奇怪的时代,你甚至能看到有人冒充“小三”发忏悔视频博取眼球——在微博“为爱冲锋”的话题下面,你能了解到“群魔乱舞”这个词语最原初的定义:谴责的,维护的,羞辱的,出拳的。
福利姬在其中浑水摸鱼,聊两句就卖起了自己的图包;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也忙不迭来蹭个热度,给自己的角色加上了“勇士”的定义。
只有泰安本地居民对此感到头疼:“昨天一个‘为爱冲锋的勇士’,今天一个‘为钱冲锋的战士’(指的是11月15日在泰安发生的银行抢劫案),以后提到泰安全是负面形象,真难过。”
从本质上来说,“为爱冲锋”只是一个情绪的出口罢了。社交平台上的狂欢,总是需要这样一个理由。
事实上,随着事件在互联网上的多次传播,陈先生的设定变得越来越多了。这可能主要“归功于”短视频平台和闻讯而来的营销号。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搜索“为爱冲锋”,你能看到无数质量低劣的二次创作。他们剪辑这些视频片段,配上各种各样苦情的歌曲,加上一些来源不明真假难辨的文字,让观众迅速陷入到信息茧房之中。
啊这
比如,因为陈先生的小红书中有分享单车相关、也被“群友”证明是骑行爱好者,不出几个小时,他乘坐的高铁变成了单车,又变成了共享单车——陈先生成了穿着拖鞋骑行共享单车360公里的铁人,这一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当学校声明发出的时候,没有人相信那一段关于“骑行三天三夜”的辟谣。
随便打开一则新闻,都有骑行共享单车的说法
有up主为了致敬,早起骑行
一则“和勇士喝酒”的视频被发出,陈先生瞬间多了十来个“朋友”;有人在派出所拍到了陈先生,他在互联网上就被赛博拘留了15天。
在口耳相传中,陈先生的形象渐渐变得高大起来。人们为他创作了诗词,歌颂他在悲壮中为爱冲锋的丰功伟绩;
还有人敏锐地观察到了视频所呈现出的种种细节,撰写了一系列“尊重”。
聊着聊着,陈先生成为了中文互联网男性觉醒的第一枪,成为了打醒舔狗龟男的当头一棒——越来越多的帽子戴在了他的头上,让他从人变成了神像。
他奔跑在深秋冰凉的石板路上,奔跑在短视频流量的洪流中,奔跑在电子游戏的演绎里——突然之间,陈先生被定格在水泥与石膏中,被摆上了观礼台,台下响起了五彩斑斓的礼炮和雷鸣般的掌声。
在静止的神像下面,膜拜的人和诅咒的人说着不一样的语言——有人在攻击女人,有人在咒骂男人,有人甚至借此在疫情防控上大做文章。他们互相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而他们争论的内容早已与神像里的肉身无关。
这种抽离也映射到了电子游戏上。在最近大火的绿帽模拟游戏《苦主救助中心》的Steam评论区,为情所伤的人们分享着自己或是别人的NTR经历,在黑底蓝字的框框里舔舐伤口——而每一个故事下面几乎都会有一句“山东真男人1v5”或者“为爱冲锋吾辈楷模”,显得有些聒噪而不合时宜。
他的奔跑被编纂,他的冲锋被演绎。他的爱情被编排,尽管他可能刚刚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失去。
回过头来看,是什么让这件事情变得如此“受欢迎”?
拨开这些纷杂的烟尘和迷雾,在最初那个没有嘈杂的背景音乐、也没有具有误导性的字幕解说的视频里,陈先生那焦急而失落的表情、围观者事不关己的嗤笑真实地刺痛了屏幕外每一个观众的内心。
而后面那段在追逐之下、向着人群的反方向的光脚奔跑成为了一种压抑的释放。不管他和他的妻子过去如何、未来又会怎样,这段强而有力的奔跑都是镜头记录下的、由人性驱动的纯粹情感,自然能够带来震撼性的感动。
我想,在这种纯粹面前,一切道德审判都是对爱情的劣化,一切发散都是对故事的狗尾续貂。不是每一次感动都值得“升华”,也不是每一次升华都需要“发声”,更不是每一次发声都要被记住。
值得被记住的,仅仅只有“奔跑”本身。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