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用价格让利换创新空间?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李源

ECS(云服务器)最高降36%、OSS(对象存储)最高降55%、RDS(云数据库)最高降40%……

阿里云惊人的降幅,一次性把国内云计算厂商的价格战推到了白热化阶段。

这次能级大到“破圈”的降价,可能并不只是云计算行业在“规模”竞争这里的一次强化,其背后,是集体转向公共云后一些新的玩法逻辑在冒出。

在价格让利这件事上,阿里云质疑AWS、成为AWS、超越AWS?

时至今日,可以说,聚焦公共云战略,是阿里云向AWS玩法完全靠拢的关键标志。

换句话说,在这之前,虽说国内业界都认为阿里云在“对标AWS”,但本质上,阿里云在降价这件事上,可以说一开始是“质疑AWS”的。

有统计显示,成立17年的AWS共降价了105次。

阿里云在规模与市场集中度上向AWS看齐,但在公共云战略之前,更多的仍然是尝试抱住“国内私有云市场气氛更浓”这个特殊机遇。

AWS公共云上的客户,包括NASA、FINRA(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DA等100多家公共事业部门,GE、诺华、西联汇款、Capital One等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众多传统企业巨头。

而国内政务、金融、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领域的主体,在监管合规、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外部要求和自我要求严苛,自然而然,中国私有云被认为形成了全球独树一帜的市场。

在“规模”这个对云计算厂商至关重要的指标上,私有云所能带来的价值诱惑是不言而喻的,彼时,各云计算厂商疯狂争抢大合同额的集成项目,老大阿里云当然不例外。

那时候,大规模降价并不是也无法成为市场主旋律。

出于种种原因,私有云并没有达到诸多厂商的预期,不只有阿里云,腾讯云等也受到了挫折。

于是,玩法还是要回到与AWS一样的轨迹上来,要保持优势,足够“剂量”的降价让利,快速、直接拉起业绩表现,一方面占领市场,一方面给股东交待,是必然的决策。

历史证明了,无论在什么阶段,只要能够承受得住,“价格战”、让利都是抢占市场、赢得用户选择的最好的策略。

于是,在降价这件事上,阿里云终于“成为”了AWS——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的官网价格平均降低20%,最高降幅55%,把过去“欠”的降价脚步一次都补齐了。

仅就价格这件事而言,在国内中小企业市场,阿里云可能已经没有对手。

而“成本-成长-成功”这样的逻辑链路的提出,意味着在战略层面,阿里云对降价的重视程度,可能已经“超越”AWS——后者只是把降价当成一个例行市场营销方式,而并未围绕降价去做什么宏观规划。

价格让利的背后,是公共云的创新空间

AWS降价了100多次,肯定不是拍脑袋决策,行业头部的地位表明了公共云玩法必然与价格让利紧密关联。

很多人一听“价格战”就有点反感,实际上,在先期技术足够成熟后,只要不是玩命的、倾销式“价格战”,本身就是市场竞争的良性组成部分。

正常的“价格战”,从来不破坏市场;长期而正常的“价格战”,只要不是歇斯底里,带来的改变主要是能够博取更大的创新空间。

在云计算这里,一边是紧迫的业绩要求,一边是不得不、必然要大力投入的各种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跟随与满足用户复杂的需求(例如当下的大模型对云计算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投入大、周期长。在这之前,阿里云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神龙弹性计算、盘古云存储、洛神云网络、polarDB数据库等显然已经到了技术收获期,去年发布的通义千问也长期位于国内大模型第一阵营,技术红利在不断释放。

以“成本-成长-成功”为主线,阿里云要长期价格制胜,也必然会让广大中小企业获益——价格低,就是够得着。在保证业绩与市场占有率(代表云计算最重要的规模,能够产生规模效应,规模越大则竞争优势越为明显)的同时,不断投入技术创新,避免“还没等到创新成果出现那天就熬不住了”。

于是,通过价格让利,有条件、有能力去持续、大投入进行创新;同时,又让更多人“先上车”,来了、知道了、有了认知,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进一步推进创新服务的机会。

换言之,价格战未必会损害创新力,相反,只要“操作得当”,是能够促进创新的。

当然,一个重要前提,是厂商能够承受价格让利。阿里云长期投入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各项技术成本的节约是大幅度价格让利的底气,“成本-成长-成功”的主线,成本被摆在了第一位。

回过头来看,这就是AWS一直以来的发展主线,一边降价带动市场,一边用市场带来的收益不断推进创新,滚动向前、向上。而这种玩法,也主要存在于公共云,说明在公共云战略转向后,阿里云大幅度价格让利早已成为定局。

在这种做法的另外一边,是暂时不进行大幅度降价而同时推进创新,例如华为云,其做法与其没有直接承受资本市场的压力,在持续的创新投入上客观上更为从容或有关系——2023年年初近百款软硬件开发工具、MetaERP、GaussDB数据库、盘古大模型、昇腾AI云服务,2024年面向AI的十大系统性创新,都显示出价格让利对应的另一面的景象。

大路两条,各走一边,各有实情,没有高低对错。

对应地,对用户而言,很多对基础云服务的需求,直接选阿里云即可,不用犹豫。

只是,对阿里云这种价格战主力而言,怎么继续成本优化、让利中小企业,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结语

价格让利虽然不一定能够“药到病除”,但是一针下去效果立竿见影是肯定的。

在价格战这条路线下,阿里云的市场表现一定会回弹,通过让利让更多中小企业实现快速的业绩回暖。

一个隐忧是,是否会把行业整体卷入到无尽的价格拉扯中?胜负全靠价格?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在“上云率”还远远不足时,云计算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大模型等紧迫的技术创新会推动整个行业进步,降价不应该当作某个企业的行为,尤其是发生在阿里云身上时,更应该从宏观角度看——这只是云计算行业整体上增加“上云率”的一次行动罢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将及时删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