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国内影院林林总总上映了20多部新电影,尽管没有特别火爆的片子,但也是实实在在地充实了大家的假期生活。
而除了内地院线,海外和流媒体也有不少值得期待的新片新剧,比如我们今天介绍到的这部《哥斯拉-1》。
这部影片是为了庆祝哥斯拉诞生70周年的纪念作品,也是东宝第30部哥斯拉大作,所以可能对一些哥斯拉电影粉丝来说,这部片子 或许要比前不久上映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更有纪念意义。
更特别的是,其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视效奖,而且和好莱坞上映哥斯拉大战金刚系列平均每部1.55亿到2亿美元之间的制作成本相比,《哥斯拉-1.0》只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金额,只用了1500万美元的制作费就能深刻呈现出来哥斯拉的破坏力。
不过原因可能是背景设定在二战后,担心引起亚洲观众不满,或是因为哥斯拉系列的票房并不理想,这部电影在5月1日选择了在流媒体平台上映。
说到哥斯拉,其实它的形象来源于日本人民对核威胁的恐惧。“哥斯拉”的名字出自日本流行小说家香山滋的同名小说,哥斯拉是来自核战争因核辐射异变而进化的远古巨型怪兽,在1954年就有第一部同名电影上映。
影片公映之后,受到了日本青少年的追捧。于是在接下来的近70年时间里,哥斯拉被改头换面地39次搬上了屏幕。这个怪物在屏幕上不仅见证了电影技术的发展,也见证了日本电影和日本社会的发展。它也从最初的核战隐喻,到最后的完全怪物,逐步从内到外发生了形象的转变。
如今哥斯拉红遍全球,单是传奇版哥斯拉就拍了两部,更与金刚组成“怪兽宇宙”,完成了跨文化的亲密交流;他更是一改曾经的辐射怪兽人类死敌形象,化身成为保护人类的朋友…
而这部《哥斯拉-1》里,哥斯拉终于恢复了经典的反派角色。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首先这版哥斯拉的造型设计就很到位,设定中哥斯拉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身体比例很协调,回归了哥斯拉1954版最初的设定,相比于美版的头小,脖子粗,尾巴短,日版哥斯拉看起来更加符合哥斯拉这个怪兽的压迫力和恐怖观感。
在这个怪物代表的意义上,《哥斯拉-1》也回归的早先的版本。在本作里,哥斯拉本是一个纯纯的怪兽,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是人类的朋友,对人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他就是一种动物,有领地意识,破坏和生存就是他的本性,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去的,这才是符合逻辑的,也是日本人对战争的看法,哥斯拉本身就是日本人对战争的恐惧而诞生的怪物,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电影中有四次人类和哥斯拉的大型的战斗场面,编排的很到位,特效用在了刀刃上,每次哥斯拉的原子吐息都有很强的压迫感,破坏力也是核弹级别的,特别有感觉,那种冲击波直接把整条街区的房屋全部吹飞的感觉太震撼了,
单从影片的制作表现手法来看拍得相当好,但其剧情上,不论是整体故事脉络还是背后得反战思想表达的都不是很充分。
电影故事设定的时间是1945年-1947年 ,这是哥斯拉第一次出现的时间,也和1954年第一版哥斯电影的时间设定一致,这时日本刚战败,被美国全面实行军事管控的时间段,战后还没有恢复重建。
所以片名“-1.0”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战败让日本的一切“归零”,但哥斯拉的出现使得日本变成了“-1”。
隆之介扮演的主角敷岛浩一,小时候是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之后在战争中成为一个驾驶零式战斗机的军人,在战败后,成为一个在社会上找不到容身之处的日本兵的幸存者…
本来这是一个反战影片中很经典的角色模板,但在《哥斯拉-1》里,日本人特有的过于冗长复杂的情感铺垫和冲淡了本来可以很明确的思想表达,招致不少批评的声音。
相对于影片出色的特效,剧情方面确实差评颇多..
不过作为一部灾难特效大片,本片还是相当适合在假期之余刷一刷,尤其是片中后边哥斯拉登陆东京,在日本本土大闹一场,原子吐熄一口喷到东京皇宫旁边的画面,我想大家都会看了很过瘾的。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