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大众视野中,他是“商业领袖”柳传志;在柳谷书先生眼中,他是“儿子”柳传志;在柳林心中,他是“父亲”柳传志。 “父与子”这两重身份,柳传志用了数十年时间去经历和诠释。
◆ ◆ ◆◆
2月18日晚上20:00,央视推出全新的阅读类节目——《朗读者》,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获邀做客首期节目,节目中,他坦露心扉,分享了人生和家庭的那些事,并深情朗读了他在儿子婚礼中的致辞,不仅有浓浓的亲情,也传达了不少人生的智慧。
一贯以冷静形象示人的柳传志动情地说:“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父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
儿子婚礼上的致辞
柳传志
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父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近十余年来,他虽也常有欢笑的时候,我总觉得他的大多数快乐是短暂的,是发自皮肤层面的。多数的时候表情平淡,略有忧郁。而自从和康乐交了朋友以后,感情明显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进,他的快乐从皮肤进入到了骨髓、筋脉,进入到了五脏六腑。看来康乐的笑容融化在了柳林的心田里面。柳林开始脑门发亮,眉眼中总带着愉悦和笑意。
在我家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中,康乐以前是见习秘书长。今天,公元2016年12月24日起,康乐将正式担任秘书长一职。康乐的阳光将不仅照向柳林,而且洒向全家,为全家的和睦、幸福、昌盛贡献力量。
这时候应该表达感谢了。首先,我们全家、我们整个大家庭对康健民先生、陈秋霞女士能培养出康乐这样善良、贤淑、聪明、能干,形象内涵俱佳的女儿感到由衷地钦佩,更重要的是能把女儿无私地输送到老柳家当儿媳妇,且掌管钥匙,表示万分感谢。对这样无比珍贵的礼物,我们实在无以回报,只能把儿子送到您那儿当女婿,以表达感激之情。柳林还行,以后如果有冬天存储大白菜、搬蜂窝煤这样的重活尽管叫他干,他绝无二话,因为他从小就这么跟着我给他妈干过很多年。
在我们公司考察干部有句行话:叫既要看前门脸也要看后脑勺。前门脸指的是这个人的业绩、能力,他要给人看的地方;后脑勺是人的品行,一般考核不到的地方。
柳林不在我们公司上班,我的注意力不放在他的前门脸上,而是在后脑勺上。如实讲,柳林的后脑勺长得还是很漂亮的。柳林善良、忠厚、孝顺,对朋友讲情义、重承诺,说话幽默,有味儿,而且从不高调,他的朋友都认可他。
在我们大家庭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尊者,那就是我的父亲。由于柳林在家族中独苗单传的特殊位置,也由于柳林孝顺善良的性格,爷爷奶奶对他的成长高度关注。在他结婚的重要时刻,我要对他讲的一句深刻的话,就是我父亲送给我的一句话,转送给柳林。
我十七岁高中毕业的时刻,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发生过一个突然的变故,我曾受到重重的一击,我被完全打懵了。在这时候,父亲和母亲一起和我谈了话。
父亲说:“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父亲的话让我无比温暖,在我的一生中经历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但我父亲的这句话,让我直面任何环境坦荡应对。
今天,当我要把这句话转送给儿子的时候,我想加一点补充。正直两个字本身它含了忠诚坦荡、光明磊落等多种真善美的内涵,我想加的半句话是“懂得融通”,也就是说“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在我懂事成人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何曾想过今天世界会是这样,而对你们——你和康乐,将面临着一个更大不确定性的未来,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也会让你们以强大的心脏面对未来,我想会受益无穷。
每当看到柳林和康乐相视,会心一笑的时候,这种幸福的光环不但笼罩着你们,而且传递到了我们心中。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尤其是此刻,我从沙场退下来,希望要充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
希望柳林康乐永远相亲相爱。这是柳家的传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都是这样。我们:我、你妈妈、叔叔婶婶、姑姑都在热烈地、殷切地盼望看你们结下幸福的果实,越多越好!三十多年前有一个电视剧叫阿信,电视剧的开头就是在日本的高速列车上,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带她的孙子看她创造的产业帝国。我正殷切地盼望着这一天!
“朗读者”柳传志之番外篇
柳传志到了ccTV,自然又是提前到达,他和董卿在访谈间里足足一个小时到底都聊了什么?有幸在现场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电视播出内容之外的故事,摆脱时间的局限,让您更多的了解“朗读者”柳传志背后的故事。
在联想,迟到就要罚站
董卿: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它的气质、思想其实和企业的创始人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您对于联想或者联想对于您之间的这种紧密地关联是不言而喻的。您有什么样的一些做企业的原则在这个企业里是不可破的,有吗?
柳传志:
当然。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文化实际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在我们公司,特别想要崇尚的是关于诚信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确实历来对商人是看不起的,过去讲士、农、工、商,商人排在后头的,还有有一句话叫” 无商不奸”,所以在中国,尤其是作为民营企业,真的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真的要用良币驱除劣币。其实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我把诚信看得特别重。其实就是说话要算话,为了推动这一点,首先要以身作则。比如说开会迟到的问题,很多单位都无所谓,迟到三分钟、五分钟的都可以,但是在我刚创办联想的时候,八几年,大家的时间观念真的不强,所以往往就有这种情况,比如八点钟开会,九点钟最后一个人才到。我后来就定了一个规矩,开会迟到是要被罚站的,这个罚站不是说一边开着会,这个人在后面站着。而是他进来以后,主持人要把会停下让他站一分钟,这是很尴尬的局面,有点像默哀似的,让他站一分钟。
董卿:
您自己被罚过吗?
柳传志:
当然,当然被罚过。因为我们那个规矩是,只要你没有提前请假,都要被罚的。我有一次在一个酒店里边开会,快开会的时候我去洗手间,正好碰见了中科院的院长,我当然得跟他说话,这一说完话以后就拖了时间了。我一共被罚过三次,我开过多少次会,能只被罚三次就非常不错了。
董卿:
别人怎么好意思也罚您呢?
柳传志:
我当然要自觉站在那儿了,而且我们有一个规定,就是如果主持会议的人没有按照规章去罚他,这个被检举,要到我的办公室站一分钟的。就这件事,罚站虽然是个平常的事,我从1990年定的规矩,到了今年都二十几年了,依然在这么延续保存着。这个说明了制度就是制度,之所以它能做得成,一直严格地能遵守,我看除了这个规定以外,这个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家里人也不能迟到
董卿:
我知道您有一个非常在意的原则,就是不迟到,在公司或者去外面开会从来不迟到,那么您在家里也不允许家人迟到吗?
柳传志:
迟到这事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常说,我们家的书记是我太太,这是半开玩笑但也是真的,因为家里别的事儿我又不管,经济大权全交给她。别的事都好商量,但是迟到我是真的不愿意。
董卿:
不能容忍。
柳传志:
为什么不能容忍呢?我不迟到几乎是我的品牌了,凡是我的朋友圈里的人都知道,包括政府的一些同事领导都知道,跟我开会碰头都是不迟到的,他们都等着抓我迟到一回。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时候家里人出去,觉得这是家里人玩,为什么弄得那么紧张,后来我说这是我的原则,坚决不让。
子女不准进公司的“天条”
董卿:
我知道您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您有一个原则我们都知道,就是您的子女是不准进联想的,始终都是坚持的。
柳传志:
是。这个是因为我1984年创办联想的时候,是和计算所的一批老同事,我们一起出来的。出来以后,那个年代上大学最好的学种大概就是计算机,所以我们又是计算所,都是做计算机的,子女学计算机的人也多,如果孩子们都进公司以后,我相信会影响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因为一些互相联姻、盘根错节还能管吗?所以整个公司就做了这么一个规定,所有人都要遵守。
董卿:
您的这个规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您的孩子,包括您的爱人,他们能理解吗?
柳传志:
当时他们是孩子还小,也就没有什么。爱人有点意见,也没有什么。比如像我的孩子,一个在北大,一个在北邮,都在算是中国名牌大学里学的计算机专业,到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个在哈佛,一个在哥伦比亚,毕业以后,他们都按照预定的规程在美国电脑公司工作。我儿子当时在美国的一个软件公司工作,工作以后那个公司希望通过他来成为联想的供应商,他自己就觉得很为难,不愿意,最后的结果是他干脆辞职了。
再后来我儿子回国了,回国以后发现有重大问题就是,他不能进联想,但是如果不进联想的话,他的专业范围内,不是联想的上下游就是联想的竞争对手,就很麻烦。这时候我太太就会觉得,你又叫孩子学电脑,还希望他们回国,然后又不能进联想,是不是弄得有点尴尬?
但从总体来讲,我觉得还是不进联想要好得多,因为进了公司,我自己觉得对他是公平甚至严格的,他可能也会觉得很严格,但其他同事呢?其他年轻人呢?可能还是会容易觉得你给了孩子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们不进联想,自己去发展,还是非常好的。
家里人的“嘲笑”和“贬”
董卿:
这么严格的父亲,您在家里跟孩子们的关系怎么样呢?
柳传志:
我自己感觉还行吧,真的觉得还行。我做了一个折算,我和他们30%是朋友,30%是同学,40%是家长。我表达完了这观点以后受到他们一致的反对,但是他们也承认有一部分是同学,但他们认为当家长的比例高过51%。
现在在我们家里头,每礼拜六有一个聚会,在微信里沟通这聚会,有一个秘书长出来负责主持。有多少人、喜欢吃什么、喝什么酒等等需要秘书长弄得更温馨一点。有时候还请一些朋友来,在聚会讨论的过程中,我经常被他们贬。我说话,我谈我的观点,但被他们贬的时候很多了。
董卿:
比如说呢?
柳传志:
比如说他们笑话我。虽然我是在北京长大的,但是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东北同学的东北口音的影响,像“俄罗斯”,我就会说“俄罗斯(四声)”。我又是在南方出生的,所以口音里前后鼻音分不清,我有一个同学叫于兵,但是我一直都叫于兵(BIn)。再比如我小时候读的是《水浒传》,但他们读的是金庸、古龙,他们从这方面挖苦我。
董卿:
那您觉得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柳传志:
学到挺多的。比如我从他们身上知道当前的年轻人在学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新奇好玩的事儿。我觉得家里边说我有51%的家长权威是冤枉我了,真是没有。
董卿:
其实您刚才说的嘲笑您或者贬您,我觉得那都是家庭之间的一种温暖、一种情绪。
柳传志:
那当然。
劝儿子柳林戒烟
董卿:
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爱,有没有真正有矛盾的时候?比如说真的有些事情大家有了意见,或者说真的您希望他能听您的?
柳传志:
有。说一件吧。我儿子上大学的时候,学会抽烟了,我太太和我父母都对抽烟很反感。因此呢,我太太就跟我儿子谈了,就叫他不要抽烟。但是他可能阳奉阴违,嘴上那么说说,但实际还是抽,结果我太太就一定要我去跟他谈谈。
后来我就跟我儿子说,其实真的别抽烟,没什么好处,还惹你妈生气何必呢?他也跟我笑笑,但是接着还抽。这时候我爱人就要求我要严肃地跟儿子谈谈。
这时候我就跟我太太表明了我的态度,我说我不能跟他谈,为什么不能谈呢?因为我自己是戒过烟的人,戒烟的难处我知道,而且抽烟也不是什么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我真的给柳林认真地谈,我说你不能抽烟了,如果柳林当时就不同意我的意见,那弄得爷俩肯定下不来台。因为我严肃的谈话,他把我顶回去,这就很不好意思。
董卿:
您要真的跟他严肃谈话,他真的会把您顶回去吗?
柳传志:
以前没有过,但是我不能不做好这种思想准备。第二种可能是他同意了,但实际戒不了,我是不能允许这种说了话不算的。可能我会说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下次不能这样,他要再抽了我怎么办?我真能为这个跟他就撕破脸吗?也不行,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谈。最后我顶多跟他说,你要能把烟戒了,我高看你,我觉得你了不起。后来柳林自己就真的把烟戒了。
有的时候,比如他们的某些缺点,假定不是原则性的东西,那我只能去启发。当真有原则性问题的时候,我也会采用一些比较更强劲点的方式,但是仍然会很在意他们的感受。
员工一席话让他收敛脾气
董卿:
您真上火什么样子?
柳传志:
很狰狞的。
董卿:
真的么?
柳传志:
现在联想的年轻同事,包括像你们和一些记者,觉得我这个人很和蔼可亲。但是老联想的人都见过我狰狞的面目,因为当年企业小,要努力办大,中间要做很多很多事,脾气会很急。后来我是把脾气收敛回来变成现在这样了。
1992年的时候,一个年轻的领导跟下边人说,柳总为什么有魅力?柳总会发脾气,一发脾气说话说到点上。这话听完了以后我就害怕了,我发脾气我基本认为是应该有道理的,有原则的,但是这东西要是有样学样以后,后边人学发脾气呢?公司的空气就会干燥,一级一级往下发脾气,大家来了就像军队那种劲头。我希望公司是一个空气很湿润的一个集体,大家敢于对上边提意见。后来我就开始控制自己,我就真的不再发脾气了。
董卿:
发现您果然有一个特点,就是当您听到好话的时候您反而会很警惕。像刚才那个员工,他觉得他是说了一句好话,柳总有本事,会发脾气,说话说到点子上,可是好话会引起您的一种反思。
柳传志:
那当然了。比如说我一个员工冲着我说某些话的时候,两个眼睛看着我,满脸地诚恳,让我觉得很受感动,回过头也许他做的事就不是这样了,完全没有按照预先说好的事做。人不能光从表情来决定。
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
董卿:
您会把这些人生的经验都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吗?因为你的经验太多了。
柳传志:
没有传授,就是聊天。茶余饭后说起对某些人的看法等等,大家从各个角度去谈嘛。
董卿:
您对他们的这些教育会受到您的父母对您的教育的影响吗?
柳传志:
会。我觉得我受我父亲、母亲的影响都还是很大的,他们还是以身教为主,也有言教。举个例子,像我们住的中国银行的宿舍,是一个大的四合院,有一个赵大爷,是传达室的工作人员。他去世以后留了一个老太太,没孩子,那时候我们家里头就一直每个月给老太太15块钱,等于她的生活的唯一支柱。
后来一段时间,我父亲工资减得不到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叫我们一定要坚持给老太太最起码每个月5块钱,让这个老人一直能生活下去,最后一直到给这个老人养老送终。老太太对我们也挺好的,尤其对我小妹妹都挺有感情。
所以做人要正直,要善良,父亲既跟我们说,同时也给我们做了榜样。我觉得我的孩子要跟我学的地方,比如做人要诚信、要正气,有时候在家里谈及一些事情,他们也知道我为人的准则。
一句话传两代人
柳传志回忆起父亲柳谷书说的一句话:“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而今,柳传志又将这句话转送给儿子柳林:“我想加一点补充——要懂得融通,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在“父与子”身份的转换中,柳传志将“做正直的人”这个人生准则在柳氏家族中传承延续,天上、地下,水中、火中,任何环境都能坦荡应对。
亦师亦友父子情
在作为柳林父亲的四十几年历史中,父子俩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给了彼此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去深刻了解对方,去感知父爱亲情的力量。
中国有句老话,“知子莫若父”,其实子知父亦如同父知子。2016年道农会上,在《爸爸曾经告诉我》情景互动中,春、夏、秋、冬四块背板阻隔了父子间的视线,凭着儿子的一句话,柳传志轻松地猜出了哪个才是柳林。
在中国的语境里,“父与子”关系通常都深沉如山海,“父亲”二字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微妙的词汇,是伟岸的形象,是威严的注解,是沉默的力量,但那颗爱子之心却如此滚烫,正如《朗读者》节目所说,“有时候爱得如此深沉让我不知怎样表达。”
两个人成为父子(女)是一种幸事。在漫长的时光里,你与你的父亲,或你与你的子女,“父与子”之间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 最新
- 最热
查看全部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