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王一涵) 7月24日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心理安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以下简称“心理安全专委会”)。“对于心理安全来说,小处方是治个人,大处方是治社会,这就需要群体防疫,要有大处方。”心理安全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俊秀在大会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几点他的体会。
互联网已深度融入方方面面,人际互动也因此呈现出新格局,虚拟情境下人与人的互动面临道德边界划定、礼仪重塑等诸多问题。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角度,王俊秀认为,“安全感的基础其实是一个主观的,大家对于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观感受,心理安全专委会的成立,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大意义。”
王俊秀表示,“中央文件反复提到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安全需要是最基础的一种需要。中央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社会治理的目标,也说明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非常重要。”
“而安全感又是心理学的传统研究内容,心理学研究安全感有两个角度,一是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比如儿童早期安全感的产生是基于与母亲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在社会上、在某个环境里边感受到是否安全,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战争、社会治安环境差、经济形势恶化、生态环境不良、电信诈骗、食品不安全、个人隐私被侵犯等都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我们关注心理安全应该首先搞清楚哪些方面因素会影响到安全感,然后从这些方面开始。”王俊秀说。
在王俊秀看来,实现心理安全,在平时的社会治理或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由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者,用心理学的思想进行赋能,结合社会实践里面,其实非常有挑战性、有创新性的工作。
采访最后,对于层出不穷的AI聊天机器人迭代应用,“我认为,就像chatgpt同行者众多并非偶然,预示着广泛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社会治理方面,心理安全专委会的成立,能够在建立心理安全的一个社会环境起到更大的作用。”王俊秀笃定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