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质岩的构造
尽管在无明显定向压力参与的情况下(如接触-热变质)变质岩矿物无定向排列,具有块状构造。但对变质岩而言,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构造为定向压力参与下形成的定向构造,常见的定向构造为面状构造。面状构造表现为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面,统称为面理(foliation)。包括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图14-7)。
1.板状构造(slatystructure)
又称为板劈理(slatycleavage),是变质结晶程度很低(隐晶质)的低级变质岩典型的面理形式。通常由密集的间隔平面(劈理面)显示,沿着劈理面岩石容易裂开呈平整、光滑但光泽暗淡的板片(图14-7a)。
2.千枚状构造(phylliticstructure)
面理由细小的(多小于0.1mm)片状硅酸盐定向排列而成,变质结晶程度比板状构造高,但肉眼仍难以识别矿物颗粒。岩石易沿面理裂开,劈开面不如板劈理面平整,但有强烈丝绢光泽(绢云母、绿泥石等片状硅酸盐矿物造成)。千枚状构造的明显特征是存在折劈、微褶皱和扭折带(图14-7b)。
3.片状构造(schistosestructure)
岩石变质结晶程度高。面理由肉眼可识别的(粒径>0.1mm)的片、板、针、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成。岩石较易沿面理裂开,但裂开面平整程度比千枚状构造差些(图14-6c,14-7c)。
千枚状构造和片状构造又称为片理(schistosity)。
4.片麻状构造(gneissosestructure)
又称为片麻理(gneissosity)。与片状构造相同点是岩石变质结晶程度高,矿物肉眼可识别。不同点在于粒状矿物含量高,板片状、针柱状矿物在其中断续定向分布。片麻状构造的特点是岩石沿片麻理无特别强烈的裂开趋势(图14-7d)。
变余结构构造
变余结构构造是恢复原岩性质最可靠的证据之一,主要见于浅变质岩中。资料表明,即使在深变质区,仍可找到某些变余结构构造。英文岩石学术语中,用前缀blasto表示“变余”的意思。如blastoporphyritictexture(变余斑状结构)、blastobedding(变余层理)等。变余层理多直接称为层理。变余结构构造特点是:外貌上具原岩(沉积岩或火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成分上由变质矿物组成。浅变质条件下,可有原岩矿物残留。
二、代表性的变质岩
与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岩相学分类不同。在变质岩分类中,常可找到一些名称基于岩石构造,如片岩。这些岩石通常是面理化的变质岩;而另一些则基于矿物成分,如大理岩。这些岩石通常是无面理或弱面理化的变质岩。这是地质学家约定俗成的结果。
(一)无面理或弱面理化的变质岩
1.大理岩(marble)
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块状变质岩。岩石通常浅色,硬度小于小刀,加稀盐酸起气泡(图14-6a)。
2.石英岩(quartzite)
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块状变质岩。岩石通常浅色,硬度大于小刀,加稀盐酸不起气泡。
3.蛇纹岩(serpentinite)
主要由蛇纹石组成的块状变质岩,岩石通常黄绿、墨绿色,硬度小于小刀。
4.角闪岩(amphibolite)
5.角岩(hornfels)
无定向、块状接触变质岩(除大理岩、石英岩外)。如红柱角岩(图14-6b)、夕线石-长英角岩。
(二)面理化的变质岩
1.板岩(slate)
具板状构造的变质岩(图14-7a)。
2.千枚岩(phyllite)
具千枚状构造的变质岩(图14-7b)。
3.片岩(schist)
具片状构造的变质岩(图14-6c,图14-7c)。其中由钠长石、绿帘石和阳起石、绿泥石组成的绿色片岩称为绿片岩(greenschist),含蓝闪石的片岩称为蓝片岩(blueschist)。绿片岩是低级镁铁质区域变质岩,蓝片岩是很低级高
压区域变质岩。
4.片麻岩(gne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