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定目标

【Zhao Wu的笔记】

图片[1]-怎样设定目标-OK资源网

目标的设定

人们达不成目标的原因很多,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没有目标;人们不设定目标,十之八九是因为不确定性,而「解决」不确定的办法,就是「看情况」。看似是解决不确定的问题,其实和没有目 标是一模一样的。

人们普遍喜欢寻找方法,却很少拍板决定想要的目标。貌似缺少方法,实则缺少目标。我们这次就来说说第三课第一讲,即描述购买之后的场景。

要提升效率,就要先界定明确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接受模糊的目标。

当然,越明确地设定最终的结果,越容易错过,而且错过目标之后,也很难找到台阶来减少自己的尴尬。况且,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哪里会有那么精确的预测?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明确界定结果的重要。

界定结果的工具—SMART 原则

提到界定结果,我们就会想到一个工具就是 SMART 原则。所谓 SMART,是一连串的英文单词开头字母的组合。每个字母的含义,有不同的版本来解释,这里不去讨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我们只求一个简单明确,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生效。这个原则提示我们,只要从五个方面界定,结果就算是明确了:

· 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S)

· 可以衡量的,而不仅仅是定性的,不是凭感觉的(M)

· 有一定难度的,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A)

· 同时,又是现实的可实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R)

· 有明确时限的,而不是随意更改的(T)

案例分析:面试

到底什么叫描述购买之后的场景?我们举一个面试的例子来理解一下。有人问我: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怎么样在行业里找到一份得体的工作呢?

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提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问回去:你想去哪家公司?对方一下子就懵了。他不能理解,为什么找工作还要这么具体?在他看来,找工作最好是广撒网,怎么能预先确定具体的公司呢?这不是让工作机会变得太过狭窄吗?

这个案例后来是喜剧的方式结束的。但是开头的对话并不顺利,他极力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随机性,一再表明只要是外企就行,哪家公司都行。

「到底哪家外企呢?」仍然是毫不妥协地追问,让人不开心。

对方没办法,被反复问过之后,他勉强报出一家公司的名字,真的是极不情愿。没想到接着又被问及哪个团队的什么产品,这下他真的不乐意了。他不想做出选择,理由是这样找工作连个面试的机会恐怕都不会有。

「到底什么产品?」毫不相让,非得到明确的答案不可。

之后,他只好选择了一个产品。于是再问:对于这个产品,能否在你入职之前就知道一些客户知识,产品知识,竞品知识,以及相关的使用场景呢?能否找相关的销售人或者客户,事先和他们聊聊呢?

当然都可以,虽然回答这些问题让他郁闷,出于礼貌,还是照做了。后来,他还真的找了客户去聊,找了同行聊,收集了竞争品种的资料。在此期间,他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而且不是这家公司的面试机会。

戏剧性结果,是发生在面试过程中。之前,他一直担心自己缺少工作经验是个问题。但是,这一次面试的过程中,他坦诚自己没有工作经历,而且还错误地准备了另一家公司的销售职位。对方很感兴趣,问了很多细节,他倒是应对自如,毕竟实实在在地做了准备。结果,对方认为他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当即通过,并且协助后面的几轮面试,帮他顺利拿到这个工作机会。

这个案例算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

说失败是对的,因为准备了半天,都没有进去预先设定的目标企业,准备的产品也不是要销售的产品;说成功似乎也对,没有这么仔细地准备,根本不知道做销售的诸多细节,面试过程中容易泛泛而谈,显得太过表面难以深入。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吗?是可能的,也可能不是。所有的巧合,恐怕都有其必然的一面。

明确界定的目标,其目的不在于达到这个特定的目标,而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因为他毕竟因此拿到了工作机会。试想,如果模糊,还能达到这个效果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共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