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割让-2月15日军情速递!我一日调整坦克200辆,让印军大吃一惊

嗨,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是2021年2月15日,星期一。每日军情天天与您相约。今日军情有这些事值得关注———

中印两军同步撤离,解放军在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里就能调整部署200多辆主战坦克,并调来100多辆重型车辆运兵,如此快速的战略部署能力让印度军方高层感到惊讶。然而,中印刚刚同时撤军,印度国务部长又宣称,印军正在紧急批量采购高原山地作战装备,目的则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并“挫败中国军事威胁”。此举意欲何为?

图片[1]-班公湖割让-2月15日军情速递!我一日调整坦克200辆,让印军大吃一惊-OK资源网

据印度媒体2月14日报道称,本周三(2月10日)早上,中印两国军队根据双方达成的共识,开始在所谓的“东拉达克地区”按计划脱离接触,同步撤离。《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解放军在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里就能调走200多辆主战坦克,并调来100多辆重型车辆运兵,如此快速的部署能力让印度军方高层感到惊讶。

印度陆军的装甲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线部队于本周三(2月10日)早上开始从冻结的班公湖南北两岸后撤,截至2月11日,解放军已经从班公湖南岸撤出了200多辆主战坦克,并调集来了不少于100辆重型车辆,将一线部队从班公湖北岸的一个地区运送到另一个地区。中国如此快速的撤离、部署速度让印度军方高层和国家安全官员感到惊讶。

图片[2]-班公湖割让-2月15日军情速递!我一日调整坦克200辆,让印军大吃一惊-OK资源网

军情画外音:长期以来,印方在边境地区频繁越线活动,企图蚕食中国领土,不断制造争议摩擦,这是中印边境局势紧张的根源。自去年5月,中印两国军队在所谓的“东拉达克地区”对峙九个月后,经过多轮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同时后撤,这也是中印两军首次在脱离接触中付诸行动。这一成果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而来,实属不易。在班公湖地区的脱离行动,于本周三(2月10日)早上9点开始。针对此事,小编简单聊几点看法。

其一、战略投送能力是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部队能快撤就能快进,这是一支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体现

图片[3]-班公湖割让-2月15日军情速递!我一日调整坦克200辆,让印军大吃一惊-OK资源网

引用印媒公开报道的情况看,我军边防部队在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里能调走200多辆主战坦克,并调来100多辆重型车辆运兵,如此快速的部署能力让印度军方高层感到惊讶。

正如印军高层惊讶所在,一支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由多种因素组合而成,其中,快、精、准、多、狠“五字标准”的战略投送能力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有一种说法叫做“打仗就是打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等,讲的都是战略保障问题。

同时,快速、精准、多重战略投送能力需要多种机构实力作支撑,不仅需要高超、先进的技术作保障,还需要雄厚的物力和人力作支撑 ,我军能在一天24小时内快速撤离200多辆主战坦克,并调来100多辆重型车辆动兵,从很大程度上印证,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已今非昔比。

一支缺乏战略投送能力的军队,绝对不会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相反,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绝对是一支战略投送能力超强的军队。组织部队后撤和前推部署,都是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部队能快速后撤,也就能快速前推部署!

战略投送能力是衡军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概括来讲是通过大型交通工具和空中平台等,将装备、物资、人员等投放过到其他地方。建设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投送力是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共同目标

这项基础能力决定了打击范围的大小、打击强度的大小和打击持续时间等等,它是一个国家军事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战略能力的内容

其二、中印刚刚同时撤军,印度国务部长又宣称,印军队正在紧急批量采购高原山地作战的装备,目的则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并“挫败中国军事威胁”。意欲何为?

图片[4]-班公湖割让-2月15日军情速递!我一日调整坦克200辆,让印军大吃一惊-OK资源网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印度开始撤军还没多久,印度居然再度开始大批采购装备

环球时报援引《印度经济时报》2月14日报道,就在不久前,印度国防部统管军事事务的国务部长谢利帕德·纳伊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印度军队已经在根据“现有的中国军事威胁以及中国军队的技战术水平”,开始紧急批量采购适用于高原山地作战的各种全天候武器装备,目的则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并“挫败中国军事威胁”。

据悉,此事并非空穴来风。一是印度军方预计将动用数亿卢比的巨资,向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国紧急采购这些急需的武器装备

二是印度此次采购的装备将包括新的山地作战服装、新型先进步枪、高原山地机动车辆、防寒帐篷和各种取暖设备等等。

三是印度采购装备是常有的事儿,在双方撤军之时又大举采购装备也不是不可能

说得有鼻子有眼,既有经费预算,又有采购装备武器清单,还有目标向上,并且发布此消息的人身份不一般,是印度国务部长。可见,此言并不像是说说而已。

对于印度高层这一举动,有两种分析,一种是印度故伎重演,以退为进,给自己留足“喘息”和准备时间,可能随时反扑。

另一种分析认为,这是印度高层为了缓解反对党的压力而不得不为之的应景之策。就在2月10日,中印达成后撤协议后,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就宣称印方撤军是在“将本国领土割让给中国”,而印度总理莫迪应当为此负责。

在这之后,印度国防部专门就此发表声明回击甘地,强调有关言论并不属实,是“不尊重军队”的表现。

有分析认为,印政府选择持续在边境地区维持军事存在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安慰”印度反对派政治人士,让他们不要在国内挑起矛盾、制造社会冲突。

其三、莫迪政府即使有心缓和中印关系,也很难“一步到位”,如果印军出尔反尔,以退为进卷土重来怎么办?

图片[5]-班公湖割让-2月15日军情速递!我一日调整坦克200辆,让印军大吃一惊-OK资源网

1962年,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度士兵

罗斯军事专家分析指出,考虑到印度国内反对派、主战派的政治实力仍然不容小觑,莫迪政府即使有心缓和中印关系,也很难“一步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和中国在列城地区的军事对峙很可能将长期存在,甚至存在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印军出尔反尔,以退为进,等我军撤军之后再卷土重来怎么办?在这里,如果讲道理没有说服力,那么,可以史为镜,用历史事实说明问题。

1959年底,中印边境冲突不断升级。同年11月,为避免冲突加剧,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胡乔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杭州召开会议决定,提出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如印方不干,中国单方后撤。

——1959年11月7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武装接触,同时建议两国总理尽快举行会谈。

然而,我方善意被印方认为软弱可欺,尼赫鲁掌握印度不但没有后撤,反而加剧了在中印边境进行的武装挑衅。

虽然印方不为所动,我方仍然言而有信。1960年1月,命令我在实际控制线2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

为尽快解决边境争端,1960年4月,周恩来带着我方巨大善意和诚意飞赴新德里,同尼赫鲁举行边境问题高级会谈,尼赫鲁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得寸进尺向我索要领土。

此后,中国政府多次提出和谈建议,并实行隔离政策,均被一一拒绝。我一忍再忍,印度一进再进……

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1962年10月18日,毛泽东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既然非打不可,那就只有奉陪!

1962年10月20日凌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1962年11月21日,历时1个月结束战斗,清除了印军设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共毙、俘印军8700余人,缴获大武器装备和物资……

当年,印军穷兵黩武,被我打回“原形”。如今面对复杂多变的边境形势,我们仍然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某些印度极端投机分子借机挑起冲突、钻了空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