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这个新学院有点厉害!专攻医疗健康领域科技创新

栏目语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强大驱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健康科技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时,医学科创新体系的构建都在进行,每一刻,医学科技的进步都在写。

而这一切,身处其中的往往最先感知。

科研基地、资源平台创新中心……这些体系的构建需要一个个具体的的推动,他们思考、谏言、行动。

科学研究智慧医疗创新药物开发、健康产业发展……这些医学科技行业突破也需要一个个具体的努力,他们察觉、研究、突破。

自2023年8月1日起,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视频道(cHTV)和医学论坛网共同开设“科创向未来”栏目,对话医疗科技创新领域的思考者、引领者、创新者。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在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顶尖学府,一举一动都引注目。如果说这所大学里有一个学院专攻医疗健康领域科研创新,你会想到谁?

答案未来技术学院。该学院2021年6月揭牌成立,是教育部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也是为数不多集中医疗健康科研的学院。

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如今取得了哪些成果?对学生的培养有何不同?在近日举行的“医工智融”创新发展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视频道(cHTV)独家对话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党委记朱怀球教授。

学校里的新面孔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北大这么多学院里边算是一张新面孔,”朱怀球介绍,该学院成立于2021年6月,成立之初就把未来生命健康技术作为主要方向。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科技飞速发展引发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正在深刻影响着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进程、国际竞争格局。加快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科技创新才,抢抓科技发展机遇,是高等教育承载历史使命。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旨在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推动高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

一年以后教育部公布首批名单,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内的12所大学开设未来技术学院。这其中,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于未来生命健康技术,也是这12所中少有的将医疗健康领域作为主要发力点的学院。

谈及原因,朱怀球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总体要求,要瞄准科技前沿、技术,而新药研制以及先进装备等都是未来技术的制高点。二是北京大学既有的优势,即围绕生命科学、医药技术学科交叉和才培养探索,还有临床医院和医学部所奠定的医学基础

重大成果随航天员入太空

虽然成立才两年多的时间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已经在医疗健康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

今年3月,我国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完成在轨验证,在世界上首获航天员皮肤三维图像。而这款双光子显微镜则出自由北京大学未来科技学院程和平院士领导的团队。程和平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体现了我国高端精密光学仪器制造水平,不仅为从细胞分子水平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方法,也为未来利用中国空间平台开展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实际上,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只是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科研能力的一个缩影。赵扬研究组和合作者报道基于细胞重编程原理诱导心肌再生的改进方案;李长辉团队实现光学回音壁微腔探针的高性能超声探测与光声成像;张秀琴题组发现IL-6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机制……在医疗健康领域科研的方方面面,这所年轻的学院都在不断突破。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缘何有如此强的科研能力,答案在其机构设置和研究领域分布上便可窥见一二。据其官网显示,该学院由分子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系、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大数据与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组成。基于专业特色北京大学的自身优势,学院致力于发展生物医学成像、分子医学与新药创制、精准与智能医学等优势学科方向。

朱怀球介绍,该学院的研究员一直致力于前沿研究工作,在上述领域中有多项科研成果诞生。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成果都在积极地转化,有些以此为基础企业已经在科创板上市。

高校做科研 平台是关键

一个科研成果的诞生和应用,涉及到产学研各方面。在整个科技创新的链条中,高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对此,朱怀球的答案是“平台”。对于高校科研员来说,要立足于国家需求为其搭建平台。在学生培养方面,则是在学校环境下让其打好前沿研究基础,在程设置上就有所偏倚。“我们需要为年轻人平台,为学生平台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给他做自由选择平台学生可以去做创新创业实践,未必是市场化的残酷的竞争。但是我们要能够给他一个最初的接触,我觉得这非常重要。”朱怀球强调。

北大北京怀柔牵头建设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为例,该项目提供了实体平台,促进生命技术科学研究。在这个平台上,汇聚了各种实际的需求。围绕着一个个需求,学院各机构都凝聚一起,进行重点突破。而学生也突破了专业的限制,得到不同导师的联合培养,“融合”成了这个平台关键词。正是基于此,从分子问题到器官问题,再到全身问题,一位患者在这里能够得到不同层面的病因诊断,医生也更好地掌握多种治疗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以不同的方式医疗健康科研领域及其转化上发力。今年2月,清华大学深圳成立医疗健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打造政府、科研、临床、投资和产业五位一体的孵化模式,用以推动医学与工程的紧密结合。青岛大学成立“医工研企”联合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在脑科学与类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 “医学+”创新研究,瞄准解决临床问题。

在朱怀球看来,北京大学新工科战略,推动了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前沿转化,也给了年轻科研员及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看到的进步、看到的成长、看到的变化。”

参考资料

1.

2.

3.

4.

5.

6.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视频道(cHTV)、医学论坛

撰文:彭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