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设置悬念

图片[1]-写作手法:设置悬念-OK资源网

记叙文阅读考题变化万千,但离不开三个词:形式、内容效果。设题过程可针对形式、内容效果单独设题,也可以二者结合或三者结合设题。要想把握记叙文阅读的窍门,首先要从形式的判定学起。

记叙文的形式问题,从篇章到段落、从段落句子、从句子到词语,主要包括以下概念:写作手法、称、线索、表达方式、记叙方式、记叙顺序(写作顺序)、结构方式结构形式、结构类型)、详写略写、描写角度、描写人物方法、呼应、过渡、修辞方法、句式、词语的感情色彩等。

而作为写作手法(或称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初中阶段要掌握16种:铺垫、设置悬念、对比、象征、抑扬法、渲染气氛、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动静结合(包括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借物喻、借物咏怀、托物言志、以小见大。下面,我们重点学习设置悬念

一、什么是设置悬念

借助语言表达手段,让读者的头脑中产生问号,并积极思考这个问题。运用这种手段的目的,在于借助猎奇天性,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发作者的思考

二、设置悬念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直接提问法

就是在文中直接突出一个大家不知道怎样回答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文章标题文章的开头。如“谁是最可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秦始皇为什么杀了自己的母亲?”等等。

(二)矛盾对立法

将相反的词汇或语义对立统一在一个或事物上,造成矛盾,让在无法理解思考阅读破解迷惑。例如:妈妈是柔弱的,妈妈又是刚强的;那声音听起来是近切的,又是茫远的;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死海不死。

(三)特例与寻常对照法

或事物寻常是一种状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是另外一种状态,二者一先一后,并列写,让读者在对比中,感觉到“这一刻”不同寻常,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带着猜测去阅读。例如:爸爸妈妈上夜班,每天我放学回家,总是铁将军把门。然而今天放学后,我刚登上三楼,就发现我家的门大敞大开着……(平常“铁将军把门”,今天“大敞大开着”)。

又如:都德的《最后一》中的一段——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桌啦,关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平常“总是一阵喧闹”,今天“安安静静”的)。

(四)倒叙法

记叙事件时,先将故事结局,或者最精彩的部分即结局放到叙事的开始部分来写,然后再从故事的起因开始,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样开头,让读者直接面对故事结局,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于是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例如:我和妈妈到车站接姥姥,姥姥一见到妈妈,放声大哭…..(姥姥怎么哭了,到底放生了什么?)

(五)反经验法

人活着,总会在内心深处积累各种经验,这些经验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当我们读一些句子或段落时,获得的信息和我们的经验截然不同,这时,我们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例如一篇文章的题目是“1+1>2”,我们平常积累信息是1+1=2,便会觉得非常奇怪,又如:装在套子里的、下蛋公鸡、穿裙子的男人、六岁状元郎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图片[2]-写作手法:设置悬念-OK资源网

图片[3]-写作手法:设置悬念-OK资源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